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年人怕孤独,残疾人最怕没人关心。社会对残疾人的帮助,精神帮助最为重要。
亲情的感动:
父亲的“爱心作业”
独自照顾残疾女儿的周迅先生,乍一看像刚退休的老人,其实他今年已经73岁了,坐在他身边的女孩个子小小的,看上去才十几岁,其实也已经36岁,在父亲口里,女儿永远是“小孩”,他们相伴嬉戏的身影成为社区里的一道风景。
女孩名叫周映红,是天生的智力残疾,也长不高大,十多年前母亲去世后,照顾她的责任全部由父亲扛起来,因为想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,周迅退休后又找了份工作。虽然每天很辛苦,但他一天都没放弃对女儿的呵护和教育,一份“爱心作业”让周映红渐渐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。“我白天上班,小孩一个人在家做作业,学习怎么认识时间,怎么认钱等,我下班后即使感觉再累,也要把她当天的作业检查一遍。”说起女儿的进步,周迅一脸自豪,现在的女儿可以自己一个人出去买早餐,会唱歌,会跳舞,还积极参加社区运动会,参加了立定跳远项目,为了取得好成绩,父女俩经常到公园里的草坪上练习,老父亲先示范,女儿跟在身后跳。
“这么多年,我和女儿相依为命,这种状况下特别需要精神支柱,需要感受关爱。”说到动情处,周迅一再感谢社区,“社会工作人员经常上门看望、经常打来电话,像亲人一样关怀我们,小孩感受到社会对她的善意,才会有今天这么开朗乐观的性格。”
珍贵的鼓舞:
身边的善意目光
“周映红蛮漂亮。”“周映红唱歌唱得好,跳舞也跳得好。”面对这样的夸奖,周映红微微一笑,坦然接受,她对自己有这份自信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来参加活动的残疾人士及其家属都笑逐颜开,轮椅上的毛毛声音洪亮,一名中风偏瘫患者则和记者分享他每天的康复运动……虽然身体存在残缺,但他们呈现的却是十足的阳光。
社区干部很欣喜看到这样的场景,也尽力帮忙传递残疾人群体中的“正能量”。残疾人周琦是该社区居民,1995年她因车祸伤了左手左腿,一度万念俱灰,但痛苦过后她又重新振作,一开始自己到义乌批发包包摆摊,后来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,开了一间包包店,因为诚信经营,生意红红火火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店”。“她的事迹折射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,所以,身体有残疾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,大家要调整心态,努力加油,社区也会尽力帮助大家的,我们除了平时做好帮扶帮困工作,今后还要带动社区居民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,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|